专访陈清泰:中国如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三 )

这样的工科学术背景使得他习惯用汽车产业的技术以及政策变革来解释他对创新的理解:中国为什么出不了特斯拉?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为什么不能获得与特斯拉在华一样的待遇?

与此同时,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举国体制、大规模投资、技术靠引进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终点,经济和产业增长的动力必须由投资-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此时,必须把创新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因为创新是效率提升的源泉。效率提升无止境,创新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陈清泰说。

他向我们推荐《创业的国度》,这本书讲述了以色列作为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是如何通过激活创新来推动经济与社会不断进步。在陈清泰看来,技术变轨,会给后发国家带来巨大的机会。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型的重要时期恰逢新一轮产业革命,这对中国是天赐良机。

当下,产业互联网被认为是变轨的机会之一,而变革的力量,来自基层、来自企业。陈清泰表示,“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提出了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并在教育、医疗很多领域做了大量探索,一些成功“模式”在快速普及推广。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我很赞赏,也就是说,我们要超越‘工业互联网’的局限。当前,需要互联网公司与一个一个产业协同探索、实践。这类工作需要脚踏实地,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推动,不要事还没成就乱忽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