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看牡丹娇艳( 九 )

唐代柳浑则认为“数十千钱买一棵”的牡丹“也共戎葵不较多”,戎葵即非常普通的蜀葵,遍布田野。柳浑将之与牡丹作对比,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全诗不着一字褒贬,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好恶。

独立东风看牡丹

牡丹与去国怀远

如果说,唐朝文人对牡丹的欣赏和痴迷是唐王朝盛世时代精神的展示,洋溢着唐朝所特有的自信开放的恢宏气度、一视华夷的大国风范和积极外向的文化精神。那么,在宋朝,尤其是靖康之难后,文人们面对牡丹,除了部分歌咏牡丹的天香国色外,更多的是倾注了山河破碎、乡关沦陷的悲怆,倾注了济时忧国的情怀和身世浮沉、报国无门的愤懑。

陈与义《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这首诗是陈与义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寿圣院塔下时所作,此时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10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