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频频爆雷,拷问“最后看门人”( 六 )

如何减少舞弊行为

“只要制度没有根本变化,我相信正中珠江(康美药业审计机构)不会是最后一家。”胡刚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不会主动为了多收一些费用就铤而走险,上市公司才是会计舞弊的源头和得利者。“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可以看到很多业绩造假的公司最后实控人被罚款60万元,很少有人受到刑事处罚,风险极小,而回报极大。”

当前这种制度下,相对实控人造假的惩处,会计师遭受的惩罚反而是更重的,按照现在的力度,会计师被发现作假,监管机构按照对审计费用“没一罚三”的力度处罚,正常会计师从审计服务费拿走可能就是10%,这样就有40倍收入的罚款。

胡刚认为只是加大处罚力度也不见得能消除舞弊现象,而应该用法律制度取代监管制度。“如果只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起到更大作用,后果除了增加审计费用没有太多变化;重点是加大处罚上市公司和审计人员的舞弊行为,让整个链条都敬畏审计工作;二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要让独董和审计委员会同样发挥应有责任;三是要完善中小股东维权的途径,让赔偿制度更完善;最重要的是,加大法律问责,而不只是停留在监管层面,只依靠监管制度一方面会存在制度漏洞,此外还往往伴生着寻租。而用法律形式,法院从独立第三方监管会更独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