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学影像AI已进入「后深度学习时代」?( 三 )

输入一个数据 , 系统就输出一个结果 , 应用过程可以做到全自动 。

但这种看起来一劳永逸的框架 ,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局限 。

以医学影像分析为例 , 由于医学影像数据复杂多变 , 不同器械商的成像设备、不同的成像参数选择、成像设备的更新换代等因素 , 都会导致图像性质(如信噪比、分辨率和伪影等等)的变化 , 以及不同病人与病情的差异也会导致图像特征的变化 。

训练数据如果不够“大而全” , 一旦遇到跟训练数据有一定差异的数据 , 加入一点噪音 , 神经网络输出的结果可能就会出很大的错误 。

但训练数据要多“大”多“全”?也并未有一个客观的量化标准 。

深度学习需要用医生手工标注的数据 , 还要求训练数据和手工标注符合一定的标准 。

但数据的标准化 , 还尚未提出通用的法则遵循 。 而在算法层 , 深度学习的调参也并没有规律可循 , 调参难题至今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