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北门 往事并不如烟(中)( 六 )

回望历史,在成都九眼桥不远处,曾有过一条“培根路”的街道,这里伫立着成都最早的社会企业,慈惠堂属下的成都培根火柴厂。其前身是惠昌火柴厂,始建于清光绪末年。民国时期,四川局势长期纷乱,生产无人关心,培根火柴厂日渐凋敝,最终不得不关闭。1922年,尹昌龄为了扩大成都慈惠堂的收入,以支持各类慈善事业发展,改“惠昌”为“培根”,取“培根固本”之意。这个改动,不仅改变了火柴厂的名称,也让它从一家单纯靠生产盈利的工厂,变为了以盈利为手段、以慈善和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社会企业,这从培根火柴厂设厂之时的核心理念中便可见一斑。其火花上有云:“厂中余利,专恤孤穷,敢有私弊,天地不容,以扇喻善,奉扬仁风。”这句印在火柴盒上的广告词阐释了“以利益善”的独特经营模式。而最早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叫“娃娃牌”,为了凸显公益属性,后来便改名“扇牌”,以“扇”字谐音“善”,永存巴蜀历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