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开刀朗诗,无奈下的最优选择?( 二 )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田明曾直言,借壳上市后,朗诗一直在整合集团和上市公司的业务。“养壳,我们还是很认真的”。

然而,认真养壳的朗诗却并未获得市场的肯定。上市多年,朗诗绿色集团的股价始终不及1港元,截至5月14日收盘,朗诗绿色集团报收0.92港元,市值为43.45亿港元,可谓地产股里少有的“仙股”代表。

为此,田明不得不考虑操刀一场“手术”,以减少亏损对公司的影响。

3月份的业绩会上,田明坦言,公司主要以二房东的模式,从商家手中整租进来,再改造出租,从而获得租金差以及增值服务的收入。但长租公寓的回报慢,预计未来会随着规模扩大而增加亏损,直接冲击集团的盈利,故期望把业务剥离后有利集团。

事实上,这是一个普遍现状,风口行业难撼亏损现状。选择布局长租公寓的不止朗诗,龙湖、万科、旭辉等都是入局的玩家,不同的是,后者地产业务的增长及盈利尚能承担起长租公寓业务的长周期、慢回报。

朗诗或许真的等不起了,2018年,朗诗实现收入75.6亿元,核心净利润12.7亿元,在中指研究院公布的2018房企销售排行榜中位居73名,且与身后的康桥、复地、三盛等相差不过20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