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全球发布AI-Native数据库,重新定义数据基础设施( 四 )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2018年,中国西部的青海实现连续9天清洁能源供电,所有用电均来自水电、太阳能以及风电等清洁能源,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背后是电力供应与市场用电需求的精准匹配,华为与青海电力公司共建了大数据中心,通过发电、配电和用电三方数据共享和分析,实现发用电预测准确率达到97%以上。令人兴奋的是,青海省计划到2030年建成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实现全年365天清洁能源供电。

此外,“数据+智能”正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中,Rainforests公司部署的太阳能雨林监听设备覆盖了2,500平方公里的雨林区域。借助华为云的海量数据存储和智能分析能力,对纷繁复杂的雨林音频进行实时处理和精准识别,第一时间分辨出电锯和卡车的噪音,阻止盗伐行为。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

围绕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重定义数据基础设施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各行各业加速智能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当前,只有不到2%的企业数据被保存,而其中得到分析利用的不足10%,数据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业务与数据的多样性,驱动计算的多样性,单一的计算架构无法满足多场景、多数据类型的处理需求。例如,用CPU处理图像、神经网络等数据模型,功耗巨大、但算力只发挥不到系统的20%。有效使用多计算架构共存的异构平台,是解决算力稀缺且昂贵的关键。过去十年,随着企业应用的快速发展,IT系统形成一个个孤岛,数据无法共享,资源不能流动,管理和扩展复杂,存储效率问题凸显。传统数据分析平台无法适配AI引擎,不支持实时流处理,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