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收废品”新时尚越来越多:手机点点、对口收、一袋装……( 四 )

“打包”回收能否激励更多人

对部分不熟悉垃圾分类知识的居民来说,回收方式也要进一步完善。

“在分类实践中,部分居民觉得‘可回收物’比‘干垃圾’和‘湿垃圾’更费脑子。比如,有的居民直接把塑料瓶、废纸、纸板箱等各种可回收物混在一起,‘打包’交给社区废品回收人员,再由废品回收人员进行细化分类。”黄浦区绿化市容局调研员项兆弘认为,这一现状说明推动可回收物回收要有更加简便的方式。  

基于此,一项名为“拾尚包”的可回收物交投体系也在互联网诞生。推出这项服务的上海程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介绍,所谓“拾尚包”,是一款印有“二维码身份证”的回收袋。有回收需求的居民在支付宝中搜索“拾尚包”后,即可申领这种回收袋,然后将初步分类得到的塑料、金属、废纸、织物、玻璃、电子废弃物等各种可回收物都纳入其中,积满一袋即可线上下单预约,由回收员上门回收。回收后,运营方依托后台的专业能力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置,并将“拾尚包”内的混合废弃物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与用户结算。

业内人士认为:“‘拾尚包’的打包回收价格可能比分类回收要低一些,但比较适合那些无暇细分的用户。而且很多用户支持废弃物回收不是为了‘卖钱’,就是希望让可回收物有个好去处,所以这项服务具备推广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