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日美贸易战:满足了美国所有要求后,日本发现什么都没解决( 八 )

彭博社曾介绍了当年广场协议谈判时极富戏剧性的一幕:当年 , 莱特希泽带领的美国贸易代表团与日本谈判钢铁进口问题时 , 他故意将美方的谈判提案折成了纸飞机扔向对方 , 使得日本谈判人员方寸大乱 。 在日方代表发言时 , 他还拆开手机零部件把玩 , 以表达轻蔑的态度 。

“广场协议”让这场谈判的主导者莱特希泽一战成名 。 由于他通过各种手段推动美国政府利用贸易战的方式施压日本 , 他在日本还拥有了一个“导弹人”的称号 。

在积累了丰富的谈判经验之后 , 莱特希泽意识到 , 美国可以通过对抗和利用外国对美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而在贸易领域取得成功 。 在08年纽约时报举办的一场活动中 , 莱特希泽盛赞里根政府对贸易领域的干预是“实用主义”的标志 , 并与自由贸易倡导者们的“乌托邦梦想”进行了一番比较 。

离开里根政府之后 , 莱特希泽成了华盛顿著名的贸易领域律师 , 他一直宣扬美国的钢铁行业和其他产业被外国竞争者所挤压和裹挟 。

直到现在 , 莱特希泽都认为 , 当现状不符合自身利益时 , 美国就应该制定自己的规则 。 而这 , 就要求此前一度稳定的国际贸易关系需要经受住混乱甚至解体的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