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操作系统往事( 三 )

忐忑也随之而来。虽然都是软件研发,但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对于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首先是标准化程度大不相同,电信设备软件有非常完备的行业标准,ITU、3GPP、IETF等,实际上把网络架构和网元架构标准化了。研发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标准协议,遵从一定的开发流程规范,比如IPD(集成产品开发),以及合理的项目管理来实现相应的交付目标。同时,电信设备软件的需求也是相对清晰和汇聚的,全球几百家运营商的需求百分之七十以上几乎是一致的,而且设备的日常维护主体是经过专业化训练,具有相当技术水平的运维人员,可以相对清晰准确地反馈设备使用中的各种问题。

而面向消费者的软件则大为不同。广泛流行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最终只留下了iOS和安卓。与封闭的iOS框定一切来保证体验不同,安卓是由谷歌主导的AOSP社区开源,但原生安卓实际上是Design Reference(设计参考),具体到每一个功能如何取舍和扩展,与海量的第三方APPs如何交互,并没有详细而统一的标准可以遵从,都是各个手机厂家根据自己的硬件平台、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群,做大量的适配和优化修改,生态碎片化严重。一切只能以消费者体验为准绳。

在安卓开放的大环境下,怎么做才能实现最好的用户体验?在iOS已经通过多年的积累树立了牢固的领先形象时,怎样才能让EMUI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是我和整个软件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