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 二 )

五四青年节之际,我又一次来到了美丽壮观的青岛新地标——五四广场。面对屹立在海天之间的那尊硕大、刚劲、炽烈的著名雕塑——五月的风,我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这“五月的风”!

它,通体鲜红,坚硬的钢结构拧成了“陀螺”形状,旋转着,上升着,直冲九霄云外。这与自然界的五月清风大相径庭,而是一场来势猛烈的暴风、台风、龙卷风。它象征着1919年发源于北京天安门广场、波及全国各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从而改变了神州大地的历史行程,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为什么在远离首都北京、远离天安门广场的青岛海滨设置这样的雕塑?听听当年的口号吧,所有的问号都会拉直:反对列强,力争主权!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打倒卖国政府,废除“二十一条”!是的,我们美丽的黄海明珠青岛啊,在那个风雨如晦、长夜难明的年代里,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宝地,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象征,是点燃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1897年11月突发的“巨野教案”使早就垂涎中国领土的德国政府找到了借口,悍然出兵占领了时称胶澳的青岛。有人说这个名字是德皇给起的,不对!它实际是从本地渔村而来,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名。也有人说,德国人建设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甚至连下水道都修得极好。诚然,德国人为青岛建设下了很大本钱,但主观上绝不是为了中国人,而是建设自己的远东重镇,为其奴役与掠夺亚洲服务。他们虽然给青岛留下了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建筑和人文景观,但却无法洗刷当年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害和屈辱。彼时,日本政府借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无暇东顾之时,乘虚侵占青岛。所谓的巴黎“和平大会”竟在列强交易下作出把青岛全盘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