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 三 )

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动。五四运动的怒火迅速燃遍全国。如今,一百年过去了,那熊熊燃烧的光焰,依然闪耀在历史的天幕上。

1997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青岛东扩,吹响了大发展的号角。市政府东移至浮山湾畔,建起一座城市中心广场,众望所归地命名为“五四广场”,而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就设在广场显著位置,形象地诉说着百年前那场震撼中外的疾风暴雨。

雕塑设计者名叫黄震,是一位出生在安徽的艺术家。当青岛有关部门向全国招标广场雕塑时,他一举中标。整座雕塑高30米,直径27米,重达650吨,采用螺旋向上的钢结构组合,以洗练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出腾空而起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后来,他回忆创作灵感时说:“小时候在家乡看到一阵小旋风起来,总要追上去踩,一踩风就卷出去了。联想到‘还我青岛,反对列强’,脑海中就出现特别大的一只脚,投身进去踩一下,变成席卷全国的风。我跟朋友说,这个作品非我莫属。童年潜意识对造型的认识,变成了我特别可贵的财富。种子真的很重要。我要把当年自然的风,踩着童年的感悟,用到创作中,固化下来,变成精神的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