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厨得佳食( 二 )

在本书修订者、王氏后人、现代艺术收藏家徐芝韵女士看来,《优雅的中餐》所述的生活美学无疑蕴含着承上启下、历久弥新的智慧。“如果生在今天,孔子可能会在农夫市场买菜,偏爱有机蔬菜、散养肉禽、小型手工啤酒厂和小型酒庄的精酿。如果遵循孔子之道,我们会生活得很好。”她发现,太舅婆周德丽当年写下的中餐知识在现今正以另一种姿态焕发生机。

历史学者宋路霞在中餐礼仪之道中看到了传统的优雅,对美食素有研究的作家孔明珠则在当年的家宴中看到了滋生于味蕾之间的生活幸福感。

书中“宴席”一章如此记叙当时的家厨酒席:“那是重质而不重量的,平常是八至十道菜,包括一道精选的汤。有一些外国人可能是错误或开玩笑地称家厨酒席为‘coo lie chow’(苦力餐),但事实上来说,最愉快而最可口的菜通常在这种席上才能享受到。”响应当时的“新生活运动”,在家待客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假如主妇们无烹饪之上好技术,则常常遇到备餐之困扰。许多人因此而雇厨师,或在请客时临时雇用所识之良厨。以此常有人借雇友人之厨师,并请友人列席宴会。餐毕,宴会主人赞佳肴之美而此友人则相反之,令其他宾客惊于主人之不谦与客人之不敬。然一旦明其就里,则知其顺理成章。”充分表显了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