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智能时代教育变革创新( 三 )

北京十一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分析研究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认识到“编程就是人机之间对话的语言”。因此,学校的课程体系顺应趋势不断迭代,期望助力学生成长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领军人才,而不仅仅是技术产品的使用者。学校搭建了智慧校园平台,构建了自动化排课、阅卷和诊断系统,在学生的优势识别、潜能发现和规划引导方面起到了精准、提效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构建起从通识教育活动,到常规信息技术课程,再到高端课程项目研究的融合性课程体系。

大数据分析在清华大学的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活跃度趋势、得分分布、观看视频情况等内容形成的大数据,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可以提供给老师,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与会代表表示,为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造一个“向善”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给学生提供公平、开放、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各国还应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刘宇辉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在为人类发展提供无限可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愿意通过举办国际论坛、联合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研究等形式,全方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主动融入人工智能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攻关人工智能领域重大问题。”刘宇辉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