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上古卷轴进化史,29年前没有一个MOD的老滚,到底怎么火的?( 二 )
在此时 , 似乎《上古卷轴》系列的前途已是一片光明 , 不过不久后 , 老滚还是遭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滑铁卢 。
危险但有价值的失败:《上古卷轴:战争尖塔》、《上古卷轴:红色守卫》
在看到《上古卷轴2:匕首雨》的成功后 , Bethesda紧接着又推出了两部《上古卷轴》系列的衍生作:《上古卷轴:战争尖塔》和《上古卷轴:红色守卫》这两部作品抛弃了前两作的高探索性 , 转而偏向了战斗和动作方面 , 但显然这两次尝试都失败了 。
只注重于战斗的上古卷轴系列几乎没有任何能打动玩家的地方 , B社也因为这两次尝试的失败被逼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 当时的B社有两个选择:要么利用之前的成功经验先做出一款迎合市场的作品 , 要么孤注一掷继续开发一部有可能失败的新作 。 很显然 , B社选对了 , 不得不感叹当初B社所做的 , 看似愚蠢的决定其实是有多明智 。
两次挫折后的涅槃重生:《上古卷轴3:晨风》
很显然 , 《上古卷轴3:晨风》是B社最后的一次机会 , 如果失败工作室就要面临解散的危机 , 不过让人感到庆幸的是 , 《上古卷轴3:晨风》成功了 , 而且是大获成功 。 第一 , 第三人称两种模式的切换 , 超高的自由度和沉浸感 , 再加上全新引擎所带来的震撼画面 , 前作的失败 , 开发的辛苦都在第三代开花结果 。 让这款游戏成功的进入了大众玩家的视野 。
之前的两部作品虽然在发售量上不尽如人意 , 但Bethesda在这两次大胆的尝试中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 尤其是《上古卷轴:红色守卫》中大胆的第三人称尝试 。 如果没有这些尝试的话 , 或许当时的《上古卷轴3》就会因为没有第三人称而得不到一些晕第一人称的玩家支持而销量下滑 。
另外 , 该作也是第一部传入中国的《上古卷轴》系列 , 大多数国人 , 包括笔者自己 , 都是那个时候接触的该系列 。 由于当时这款游戏没有官方中文 , 于是国内的某个论坛开始了汉化工作 , 但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当时的翻译使用的非常粗劣的机翻 , 于是《上古卷轴》的中文名就变成了“老头滚动条”这样一个滑稽的名称 , “老滚”的外号也是从这时流传开来 。
MOD的到来:《上古卷轴4:湮灭》
在继3代后 , 面对3D类游戏越来越精致的市场环境之前的《上古卷轴3》落后的操作模式以及程序自动生成的地图已经不能再跟上时代 , 于是B社在接下来的《上古卷轴4:湮灭》中优化了操作手感 , 而且几乎把所有由程序自动生成的地形地貌全部人工的改造了一遍 , 而根据后来的访谈称 , 光是这一项就耗费了工作室两年的时间 。
不过对游戏影响最大的还得是mod的大众化 , 其实早在3代B社就开放了mod的编辑功能 , 但当时使用mod的大部分还是核心玩家 , 随着时间的推移MOD的使用流程也开始扩散开来 , 于是各种MOD简直激发了玩家脑洞 。 这一游戏拓展功能的普及更是使得原本就不差的《上古卷轴》系列变得更加顽强 , 也把《上古卷轴》系列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顶峰 。
最受欢迎:《上古卷轴5:天际》
如果把《上古卷轴3》作为一则故事的转折点 , 那么《上古卷轴5:天际》就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 它的优点笔者自不必多说 , 各位应该都亲身经历过 , 光是庞大的可下载mod数量就足以说明有多少人热爱着这款游戏 , 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MOD资源都能在网上找到 , 就算到了今天 , 也还有源源不断的MOD在产出 。 这个成就是之前的几部作品怎么都达不到的高度 。
纵观上古卷轴系列的发展史 , 可以看出这个系列的成功并非来源于多么高明的决策 , 也不是天才般的设计 , 而是很简单的品质:坚持 。 诚然 , 在游戏中的每一个精巧的机关 , 每一处怪物的位置都不是哪个人灵光一闪般想出来的 , 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后的结果 。 B社在老滚中选了最“笨”的这一种方式 。
推荐阅读
- 上古卷轴6|元气骑士:新版本爆料,弱势角色技能加强,3大职业强度下调
- 上古卷轴6|B社文件夹进展! 老滚6要2026年后辐射5已有大纲
- 上古卷轴6|B社画饼上瘾,《上古卷轴6》最新消息流出,玩家还要等20年
- 网游|《红色警戒2》超大Mod“心灵终结”发布3.3.6版,15年的开发完结
- mod|《十字军之王3》超强MOD公开,可将战斗调成骑砍2模式
- mod|《三国志11》香香MOD自定义包 除了战场迷雾补丁 还有诸多新创意
- 上古卷轴5|三国杀:两张牌打一点伤害,火攻真的是最垃圾的锦囊牌吗?
- 上古卷轴5|原神:心海生水治换算为攻伤爆 仪来羽衣伤害的数值设计
- 魔兽世界|魔兽世界科普:上古之神-虚空大军的实体化延续
- mod|切断黑暗,手握光明——迈极炫MOD20B便携式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