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黑名单”:截至今年一季度共有4778人次被阻止出境( 三 )

什么情况会上“黑名单”?根据《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达到一定涉案金额的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普通发票,非法伪造发票,走逃(失联)企业以及其他违法情节严重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税收违法行为将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

2018年,税务部门修订并发布《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办法》,明确将走逃(失联)企业纳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大大降低纳入公布的欠税金额起点,将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的公布时限由2年延长为3年,这意味着上“黑名单”的企业将面临更长时间的失信冲击和联合惩戒打击。

上了“黑名单”还能补过吗?为给失信纳税人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税务总局专门设置了税收信用“修复”机制,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偷税和逃避追缴欠税违法案件当事人能主动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税务机关将从“黑名单”中提前撤出相关案件信息。

“通过信用‘修复’健全‘进出’制度,既能为国家挽回税款损失,又为违法案件当事人提供了权益补救的途径,体现了税务执法的‘刚柔并济’。”付树林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