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三甲医院引入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 二 )

值得一提的是,“星骥”的研发公司智行者是一支清华大学创业团队,核心人员大多来自清华汽车系。虽然是一家年轻企业,但在无人驾驶方面已拿到313项专利,今年还正式获得2张北京最高级别自动驾驶T3牌照,成为国内第一家将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企业,去年自建了全世界首条集总装、感知、定位和控制等标定及自动驾驶下线测试能力的无人驾驶生产线工厂,单班年产5000台,与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达成深度合作。

通过体验试驾,观众们不仅对这台5G无人驾驶乘用车感兴趣,有人还当场提出作为驾驶者的建议。“这个车是不是空间小了点呀,自动驾驶的按键感觉也有点多,不能一键操作吗?感觉还可以做得更便捷一点。”从“星骥”驾座刚刚下来的一位中年男士笑着说。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生命禁区的GPS

在“高精尖产业发展成果”展厅,一个专门展示人工智能医疗项目的角落充分展示了“高精尖”的含义。尤其是一款名为“睿米”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让多位观众发出疑问:“机器人已经能在人的大脑里动手术了吗?”

其实,“睿米”就像是神经外科手术的GPS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定位到颅内的细微病变,实现精准的微创手术。整个系统定位精度达到1毫米,创口只有2毫米。经过15年临床探索和6次产品迭代,这款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去年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也是该领域全球第二款在原产地获批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睿米”已成功应用于脑出血、帕金森、癫痫等疾病的治疗当中,可以开展包含颅内活检、植入、抽吸、核团毁损等12类神经外科手术,进入了天坛医院等全国多家三甲医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