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三甲医院引入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 四 )

据了解,这个项目来自一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我们团队里共有二三十名研究生同学分模块工作。民族大学的同学们负责采集、标注图样,邮电大学的同学主要负责技术支持,去年我们的纹样设计已经运用到一些羊毛围巾的产品上。”

“中国风”机器人乐队现场开音乐会

身穿传统国风服饰,弹奏着竹笛、箜篌和排鼓……昨天下午,北京科技周现场的一场民乐音乐会被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支“墨甲”乐队的表演。

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墨甲”乐队的演奏者是由三个身穿传统服饰,外形酷似古代木质人的机器人。整个乐队由排鼓机器人“开阳”、箜篌机器人“瑶光”和竹笛机器人“玉衡”组成。其中,“开阳”的四只机械手臂可以跟随节奏灵活地敲击5个鼓面;“瑶光”的两只手可以轻松运用“关节”拨动琴弦;“玉衡”可以优雅地吹出人类很难完成的连续跳跃长音。

“墨甲”机器人乐队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以及希格斯木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创新成果。该项目的联合创始人曾强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整个团队用了半年时间进行研制,融合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技术,以及中国雕塑造型和民族音乐。“‘墨甲’的名字取自诸子百家的墨子,因为墨家是古代崇尚工程技术的重要流派——这是我们通过技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一次探索吧。”他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