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超算 挑起气象服务大梁( 二 )

在气象领域,天气的数值预报离不开计算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数值模式预报方法取得了成功。然而,60多年来,人们所需的气象预报时空精度越来越高,数值模式已经从一个简单的正解方程发展到世界上最复杂的软件项目之一,海量数据和数百万条代码总能轻易占满计算设备的所有可用资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气象局引进了M—160Ⅱ和M—170两台大型计算机。使用这两台大型计算机,需要先小心翼翼地穿纸带、凿卡片,然后通过光电读卡机将程序读入到计算机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沈文海告诉经济日报采访人员,虽然操作繁琐,但这两台机器的性能在当时十分先进,主要用于国际气象通信业务,也被拿来研发数值预报模式,有时还会对外开放,全国各地有需求的人都能来使用。

沈文海表示,随着气象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国产数值预报模式GRAPES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改善,已成为支撑智能化网格预报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数值预报赖以运行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大幅改善,国产高性能计算机逐渐成为主角。

当我们挑选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时,除了看外观,还得考虑它的硬件配置是否适合自己的日常所需。那么,对于全球主要的气象机构而言,什么样的配置才更适合天气预报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