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超算 挑起气象服务大梁( 三 )

其实,气象预报对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与大多数普通人对手机的需求很是类似——架构更先进、计算能力更强、存储容量更大、更加绿色节能,可有效支持海量数据的处理和众多模式的运转,帮助气象部门更快地研究、制作、发布更加精准的天气预报,惠及每一个公众。

和手机一样,高性能计算机也有自己的“服役期限”,这个周期大约为6至8年。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全球高性能计算机持续更新换代,运算能力呈几何倍数增长,应用于气象业务和科研的高性能计算机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

时值国产超算蓬勃发展,已接连在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榜单中拔得头筹。“派—曙光”也以超出预期的性能令人眼前一亮——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8189.5万亿次,约为此前中国气象局使用的进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8倍;在系统架构上,它有两套子系统互相备份,计算资源相对独立,共享存储资源。如此一来,即便其中一套出现故障,另一套会提供相同支持,气象业务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在去年9月到11月短暂的试运行期间,这套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扛起了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北京市气象局冬奥睿图模式运行、全国高分辨率风能太阳能多源数值预报集成业务和全国水平分辨率200米风能资源图谱制作,以及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研制等多项业务、科研的重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