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经济”为啥这么火?( 五 )

丁瑛指出,“种草”和跟风消费本身就是不理智消费的一种形式,应该尽量规避,对于消费者来说,延迟购买可以有效规避冲动型消费,冷静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被“种草”的产品并不是生活需要的。丁瑛建议,年轻人可以采用“心理账户”的方法,每个月设定用于购买“种草”产品的金额上限,避免过度消费、透支消费。

此外,部分人气爆棚的“网红产品”最终被发现是“三无产品”或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也引起人们关注。专家指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与追责,平台本身也应完善制度、守住质量关。而被“种草”的消费者更应保持理性,特别是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要多方核实,避免受伤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