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维修为何频遇“大收费”?( 二 )

今年36岁的吴学斌来自河北邢台,曾在工厂当钣金工的他,六年前开始跑修纱窗的生意。网络平台扩大了吴学斌的订单量,但也让他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穿梭在北京市各个居民小区。每完成一个订单,吴学斌至少得跑两趟。“第一趟是量尺寸、选窗框样式,第二趟才是安装。”如果安装的纱窗数量较少,吴学斌会选择骑电动车,如果是大订单,他则需要专门开车去。“同一天接的两个订单,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我还要拎着一些样品上门,坐公共交通不方便。”

由于是个体户,吴学斌在定价上灵活性很大。他告诉采访人员,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纱窗定制的成本、数量以及接单地点的远近。

“比如说,我从南五环跑到东五环,只安装了一两扇纱窗,这个价格就会定得高一点,可能每扇需要180元。”吴学斌举例道。如果是数量较大的订单,他也会选择薄利多销,“有时我也会和一些装修队合作。如果一次性安装的纱窗数量多,120元一扇也是可以接受的。”

吴学斌告诉采访人员,安装纱窗的价格走高也与进货成本的提高有关,“现在北京市区内已经几乎没有专门的纱窗制造厂了,都要跑到河北去进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