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子新压力( 三 )

链接

GPA,全称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绩点数。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计分制度,例如大多美国高校采用4分制。

通过GPA,可以将中国采用的100分制分数换算为其他国家学校的分数。

语言和考核方式是“两座大山”

为了提高GPA,学子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赵泽楷提到自己在某个期末季的经历。当时他需要连续两周、每周提交一篇6000多字的“大论文”;而且更要命的是,在论文提交后,紧接着就有两门课进入期末考试。“当时时间真的很紧张——做到考试及格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我想申请读硕士,所以GPA就需要更高一点。”于是,他那个期末季过得格外难忘。“几乎连续两周处于连轴转的状态,说不上连续通宵学习,但确实也没能睡多少时间。”他说。

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心向学的年轻人来说,尚不是太大问题,熟练使用异国语言和应对与国内不同的考核方式,才是真正挡在他们拿到高绩点前面的“两座大山”。在异国求学,学子即使已经可以用当地语言进行日常交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或者生涩的词汇。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学习难度,也必须增大投入精力。曹存博就读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他坦言,留学远比想象的困难得多,压力也比想象中大得多。他说:“德语非常难学。即使我的语言考试通过了,但在课程的理解上仍会有很多困难。老师讲课过程中会使用一些用德语表达的专业术语,在课堂上很难完全理解,更何况有些专业词条即使上了百度也搜不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