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5G技术,源于这种数学方法( 四 )

所以,在这场5G通信标准之争的背后,是一对师徒的技术之争。当然,表面上是技术之争,背后也有国家利益之争。

以美国的高通为代表的通信业巨头自然倾向于用美国人提出的编码方法,但华为为代表的通信业新秀也希望在这个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占据先发优势。在5G标准的制定中,经过复杂的博弈,最终形成了一个折衷方案:

LDPC码成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极化码成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

所以,这是一种现实的结果,华为虽然没有完胜,但也没有完败。高通也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发展5G,谁也别把谁踢走。

从技术层面来说,LDPC在1963就发明了,但受限于当时的硬件条件,同时因为缺乏可行的译码算法,所以此后30多年间基本被人们忽视。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1993年贝鲁等人发现了Turbo码并用于3G与4G通信后,受Turbo码启发,人们对LDPC码进行了改进。结果发现,LDPC码的性能比Turbo码更好。

所以,LDPC码被认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老牌编码方案,效果确实是不错的。但极化码的优势是计算量小,用小规模的芯片就可以实现,比较适应于5G的小基站,而且采用这种编码方法的硬件商业化后设备成本低,因此也极具竞争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