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健康养老交流会献策养老产业发展( 二 )

民政部原办公厅主任胡建林认为,在“未富先老”背景下,如何确保2.4亿老年人口健康、快乐、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民生课题,2018年国家取消了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把事前监管改为事后监管,各类资本与力量可以“零门槛”进入养老产业,体现了国家与时俱进对于老龄产业的扶持。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执行副主席肖武男表示,当前养老产业推进面临两方面凸显的难题,一是养老设施与机构效益低下,多数民办老年设施与养老机构依赖政府补贴;二是要解决“谁来买单”的问题,中国没法走西方的高福利模式,需要从实践、理论、政策、机制几个层面来探索打造一个政府、社会和个人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养老做成产业,成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朱士俊认为,国内养老产业面临五方面不足,一是有效服务与产品供给不够,二是养老市场发育不完善,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到位,四是养老体制机制不健全,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对此,他认为,首先要解决养老政策制度碎片化问题,需要各主管部门、各主体通力合作,构筑整合型的养老体系;其次要明确各方主体的责任与协调机制,家庭、单位、社会与政府相应的责任要具体化。此外,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还要加快长期护理险等养老资金筹措与支付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老人健康与能力评估机制和相关法规制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