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军被围46天( 二 )

秦国害怕的,并非是与赵国交战,却是赵国打出“合纵”的大旗,来一场联合抗秦的大战。

而当长平之战旷日持久,被动防御的赵国,逐渐陷入困难境地时,赵国谋士虞卿,先拿出了犀利方案:既然秦国怕合纵,那赵国不妨咬牙大放血,派使者带着珠宝,贿赂魏楚等邻国,就算不能争得对方出兵,只要摆出三家结盟的架势来,就正戳中秦国的心病。这样秦国“疑天下之合纵,媾乃可成也。”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长平大血战,极有可能戛然而止。

但偏偏此时的赵孝成王,却采取了最直接的办法:既然是媾和,何必费这么大劲,直接找秦国媾和不就行?但赵国派去求和的使者郑朱,却是碰了一鼻子灰。更严重的后果,这可是在列国面前现眼了。

因为放在当时,长平之战,等于是头两号强国的对撞,周边的“围观群众”们,别管要不要帮忙,但总要先看清风向。原本赵国是“合纵”中心不假,可自己都主动认怂了,别人就算想帮忙也不成。秦国最怕的“合纵”,等于是赵国自己把路堵死。

如此错误,与其说是赵国选择错误,不如说是为短视买单。从长平之战一开始,赵国就不停犯着“短视”的错误:接收了上党,却根本没做好抵御秦国的准备,待到战争打响,外交方面却只想急于求成,大好的外交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害怕“合纵”的秦国,这下可以放心大胆,摁着赵国暴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