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有一位外国“圣人”, 他是华为5G最重要的顶梁柱( 三 )

近十年来 , 华为一直在斥资研究和力推这位教授发明“极化码(polar codes)” , 这是5G数据传输的一种新型编码方法 , 这种编码被认为是对美国主导的“LDPC码(low-density parity check)”的直接挑战 。

经过近10年的不断优化 , 极化码在产业应用中的核心优势是在各种码长码率下的性能均为最佳 , 对于5G应用的三大场景(eMBB/URLLC/mMTC)是最优的编码技术 。 2010年 , 华为识别出了极化码作为优秀信道编码技术的潜力 , 在阿里坎教授的研究基础上投入进一步的研究 。 经过数年的努力 , 华为在极化码的核心原创技术上取得了多项突破 。

在极化码还没有进入5G标准之前 , 全球公认的编码标准只有Turbo码和LDPC码 。 Turbo码是3G和4G时代使用的标准 , 阵营代表是Orange和爱立信 , 由于4G最大速率不过1Gbps , Turbo码还能应付 , 但遇到更高速率5G时就遇到了瓶颈 , 所以在5G标准上 , Turbo码获得的支持很少 , 5G基本就成了LDPC码和极化码的战争 。

LDPC码是传统通信标准巨头高通提出来的 , 其实LDPC码在1963年就被人提出了 , 一直未受到重视 , 直到1996年 , 在Turbo码的基础上对LDPC码重新进行了研究 , 发现其具有逼近香农限的优异性能 , 并且具有译码复杂度低、可并行译码以及译码错误的可检测性等特点 , 很快成为了信道编码理论新的研究热点 。 很快LDPC码就在5G标准的争斗中占得先机 , 成为5G eMBB场景数据信道的数据信道编码标准 , LDPC阵营代表是高通、诺基亚、英特尔和三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