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散文 精气神( 二 )

徐可的散文接地气,有烟火气,贴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散发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和泥土的芬芳。《背着故乡去远行》,这个具有诗意和某种隐喻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抹淡淡的乡愁与乡情。对于故乡,作家以蜗牛作比:“小小的蜗牛,无论走得多远,永远背负着重重的壳。那是它的家,是它安身立命之所在。”这种率真自然、辞达晓畅的抒情方式,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作家对故乡的一腔赤诚。在《告别》一文中,作家写道,“每次离开家时,我都是笑着的,用轻松的语调跟大家打着招呼。可是一转身,我的心情就跌到低谷。随着父母年事渐高,我对离别越来越恐惧,有很多次,与亲人告别之后,我一路上都在不停地流泪。”这段感人至深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用平和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因为作家描述的这一生活细节,契合了当下许多人曾经有过的心理轨迹,从中很容易找到与自己情感相通的触发点。其实,掩卷之后你便会发现,作家的每篇文章都带有一种与读者心灵相通的独特气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论内在品质还是外在形式,都达到了一种臻美境界。这当然源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切身领悟、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对富有人生昭示力量和审美意味的客体事物的深层把握,也是对其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的凝聚提炼及内化升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