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酸往事(深度好文)(22)

比如,中芯在长达6年的官司中,几乎没有得到官方的任何支持,这跟多年后中兴通讯事件的“高层出面,官媒打气”的盛况相差巨大(两家公司都是国资占大股东)。而“909”等工程建设的众多生产线,也没有得到升级和扩张的后续投资。在中芯国际被台积电牵制住后,华虹华润等公司的产线逐年老化,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期间,国家对半导体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几个政策方面: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发展的18号文、诸多863、973、核高基专项,01专项和02专项。但这些政策对于耗资巨大的半导体行业,尤其是芯片制造环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只能用来续命,连跟上海外巨头的步伐都很难,更遑论超越。

与此同时,风电和太阳能行业却连续多年获得巨额补贴。

中国的产业政策,由于牵扯到巨大的利益,背后有很多隐秘的规则,并非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如果摊开地图,你会发现中国众多芯片龙头公司,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如中芯、华虹宏力、展讯、锐迪科、澜起、芯原等。因此,有人隐约地看到了内中原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变化,跟产业聚集地上海的全国地位,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