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伪性价比”,酷开电视要打造最具性价比的专业互联网电视( 三 )

小而不快,低价电视理所应当?

屏幕小、运行卡顿,对于那些鼓吹“性价比”的品牌而言,这是“理所应当”,应该还有“不得不如此”的意味。以低价获客,又不愿意放弃可观的盈利,采用更小的屏幕和更低的技术标准是常用的套路。毕竟,不同尺寸段面板间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特别是在大屏、超大屏层面,尺寸的增加几乎代表价格几何式递增;更低的技术标准,则代表更少的研发成本或者向技术提供方支付更少的费用,从而带来有利于自身盈利的成本控制。电视产品使用OTT盒子这类超低功耗产品使用的A53架构处理器以大幅压低成本,而不是使用为电视性能考量设计的处理器。那些产品做到了低价,却难逃“小而不快”。

糟糕外观,便宜价格不该看爽?

千机一面,画质成渣,那些打着“性价比”幌子兜售低质低价产品的品牌,能够推出这样的产品,其实在于它们根本上认为价格便宜的电视就该如此。问题中的“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外观,二是观看体验。外观方面,“伪性价比”产品大都采用常见设计,不管是否陈旧,是否符合家居环境的新需求,开模成本的控制,才是主要考量的内容;观看体验方面,甚至有空谈“性价比”的品牌在其它厂商通常采用色域值达到NTSC 90%的屏幕面板时,选用NTSC 70%左右的面板,画质上自然难有良好表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