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阿里影业“包档”记( 七 )

3月25日,在猫眼公布的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2018年猫眼营收达到37.55亿元,同比增长了47.4%。但其亏损也从2017年的0.76亿元上升到至1.38亿元,而2018年在内容宣发成本与内容制作成本上的投入是17年的两倍左右。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票务平台,猫眼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稳坐行业头把交椅,但在线票务低价竞争的过低的天花板让猫眼亟待调整其支柱业务,因此猫眼在内容方面的支出还会继续加大,而猫眼的最大对手就是淘票票,但其背靠阿里巴巴的淘票票一直不缺钱。

互联网打法,阿里影业的永动机?

用互联网打法PK传统影业,在内容投入上与猫眼一决高下,阿里影业占据上风,但阿里影业但却始终未真正夺得内容行业这块大蛋糕。

俞永福给阿里影业的定位为基础设施平台公司,在樊路远接任后其重拾内容,将内容与基础设施打造两条腿走路,将阿里影业定义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全新的内容公司。

过去两年中,樊路远带领阿里影业以参与出品优质头部内容、与头部内容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为方向,《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绿皮书》等多部爆款电影都有阿里影业的身影。同时,淘票票、灯塔、云智构成的阿里影业基础设施三驾马车的架构愈加清晰:淘票票在电影票务中站稳脚跟,并联合优酷电影逐步向综合性的观影决策平台转型,上线一年的一站式宣发平台灯塔、影院数字化经营管理开放平台凤凰云智在今年4月升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