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醒·狮》:非遗文化还能这么燃!( 三 )
活用“非遗”,细节演绎传统
作为一部以岭南传统文化为创作根基的作品,《醒·狮》可谓把醒狮文化和岭南文化挖掘展现到极致。按照总编导钱鑫和王思思的话说:“整部剧无一处不关于醒狮传统和岭南文化,都是从文化中汲取灵感”。
钱鑫介绍,与日常节庆只能看到红狮不同,观众在舞剧《醒·狮》中可以看到黑、白、红狮,尤其是丧葬礼仪时使用的黑白相间的“哀狮”,现在在国内已不易见到。舞剧中,由于凤儿的牺牲,开始上场的群狮就是黑白相间的“哀狮”,这些“哀狮”都是跪地,闭目前行,代表了勇猛地战斗,也彰显了人们对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同胞的吊唁。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所有狮头都由黎家狮手工扎制。黎家狮自清代道光年间开业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每一个都是非遗传承的工艺品。
舞剧中大量出现长凳舞蹈元素,来自于醒狮和南拳练功所用狮凳;茶馆一段“扣指舞”则来自广东茶桌上的扣指礼仪。
钱鑫认为,舞剧《醒·狮》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舞剧,所有的创新都从传统中来,这部舞剧利用新的手段让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推荐阅读
- 用互联网激活国家级“非遗”,资本市场追捧的匠人精神
- 香格里拉国庆必体验! 独克宗花巷非遗风物集市畅享七天
- 枫泾丁蹄、梨膏糖制作:上海拟推荐它们申报国家级非遗!
- 弘扬精武文化,传承非遗瑰宝--2019深港澳地区醒狮争霸赛新闻发布会在深举行
- 用声音来传承文化 浙江非遗地图高德上线
- 致非遗,敬匠心——一代苏绣宗师卢菊英
- 百事非遗纪录片热力发布,与传承人共“绣”年轻原创力
- IFA微记录:TCL携手非遗大师,用大屏绽放剪纸之美
- “魔豆绣娘”传承非遗手艺带动脱贫,获评CCTV年度慈善人物
- 《英歌魂》用非遗打造 热血“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