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跳可“发电”( 三 )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该装置输出的电能较低,无法驱动电子器件。”李舟坦陈。

探索:全新摩擦纳米发电机

探索的脚步没有就此停滞。2012年,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王中林率先提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概念,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耦合,将微小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可是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摩擦只产生电压,没有电流,无法利用。既然如此,如何发电?故事要从一次意外发现讲起。2011年,王中林的学生在测试一款纳米发电机时,偶然发现了3至5伏的电压信号。而一般情况下,电压信号仅为1至2伏。这一特殊现象究竟是何缘故?经过反复实验,王中林发现高出来的电压是由摩擦产生的。

随后,王中林在历经一次次失败的实验后又发现,在两种高分子材料相接触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电荷分离,再利用静电感应效应,他带领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纳米器件——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一颠覆性的技术与传统电磁感应发电机相比,无需磁铁的累赘,轻便简捷,输出性能很好,为有效收集机械能提供了可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