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跳可“发电”( 五 )

“SPM可实现‘一次心跳,一次起搏’,这对自驱动心脏起搏器迈向临床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李舟说,目前,研究团队在细胞层面验证了植入式共生心脏起搏器的生物相容性,之前的研究工作也证实这类器件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可以说,器件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良好的。”李舟表示。

据介绍,SPM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纳米材料组装成的柔性薄片器件贴附在心脏表面,当心脏跳动时,薄片发生形变并产生电能。目前,SPM已在大型动物(猪)体内实现了“全植入”的自驱动运行,并成功开展了大动物模型心律不齐的治疗。

不过,植入式器件的生物安全性仍需要经过长期严谨的研究验证。“此外,虽然器件获得的能量已经达到0.495μJ,但要使其实现更多功能,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这些能量仍然不够。”李舟透露,下一步,他们的研究重点是植入式器件的小型化、长效的生物安全性等,预计在5至10年内有望开展临床试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