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式进入世界卫生体系( 三 )

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需要中医药。2009年,基于全球范围内中医药越来越大的服务量和市场,世卫组织意识到,在ICD体系中应有符合传统医学需求的分类代码体系,由此提出在第11次修订中增加传统医学章节,启动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

对中医药这一传统医学来说,这是搭上国际化列车的难得机遇,决不能错过。2009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现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承担了项目管理。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等领衔的项目审评专家团队36人以及术语、信息、标准、分类等各技术领域专家组若干,整个项目参与的全国专家近百人遍布26个省区市。项目研究历时近10年,中国专家组创新地建立了“病、证内容模板和病证分类框架”。这一框架构建不仅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特点,符合中医传统医学病证内容,同时也兼顾了相关国家传统医学内容。据了解,传统医学章节共有具体疾病名150条、证候196条。

张怀琼透露,在确定首个入选ICD体系的传统医学时,中国的中医药曾面临其他传统医学的激烈竞争。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都提出了研究方案。鉴于中国的方案最符合中医药临床和理论体系,得到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美国等国专家的认可,并获得世卫组织的采纳,最终在竞争中胜出。此次通过的ICD第11版传统医学部分内容,就是中国方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