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复杂残酷是缉毒的底色( 二 )

《破冰行动》展现出纪录片的气质,镜头没有柔光滤镜,观众甚至可以看到演员皮肤的纹路。涉及人物囊括毒品买卖中的各个环节,矛盾也不仅在警匪之间,因为并不知道谁是“真警”,谁是“假匪”。

这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来源于《破冰行动》背后的真实大案——2013年广东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在这个中国缉毒史上的标志性战役中,歼灭了“制毒第一村”。

2014年,曾经写过《征服》《湄公河大案》等多部优秀电视剧的编剧陈育新开始着手准备此剧。为此他实地走访了多位缉毒警察,他发现和之前写过的跨境走私毒品缉毒不同,这里的制毒贩毒是一门长期的生意,这意味着涉及毒贩收买官员、打点警察,以及当地的宗族关系、经济不发达现状等,缉毒警察面临着一场“没有硝烟但十分危险的战争”。

陈育新说:“他们的真实状况或许不像剧中那样刀光剑影,但会面临着陷入迷局中的危险,你面对的不仅是敌方,可能还有背后的危险。”

当剧本第一次被导演傅东育看到时,不禁感到“毛骨悚然”。除了剧情结构来源于真实,另一个原因是,它探究了在这么长时间之内,涉及这么多人的犯罪,怎么会延绵这么长的时间。如果仅仅是以“贩毒是暴利”为理由就太简单粗暴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