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洛阳铲背后的盗墓江湖:大多小学文化,尔虞我诈秩序森严( 八 )

“这些,都是他们这个圈内常用的伎俩。”多名文物专家分析,老金模糊买家信息,不完全配合警方说出文物下落等,是想给自己留后路,以便出狱后能重操旧业。

张洪兴从事收藏多年,他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在盗墓中,不光是徒弟,就连选放风的人,也要慎重之极,不是道上的人介绍,要想混进去,十分困难。选中的人既要口风紧,又要干活勤,还得懂得“道上”的规矩。

所以,只能慢慢培养,新人当苦力、放风、打杂也就是必然,过得了考验,才能接触到更深的层次。

许多盗墓团伙并不固守一个地方,但很少有与他人因争夺墓室而出现纠纷。“谁先发现的墓室谁先盗,别人盗的墓不去碰,不得前去过问,除非别人主动邀请,这规矩必须要遵守。”

但在一座座未知的古墓和利益的诱惑前,盗墓这片江湖充斥着贪婪、算计、尔虞我诈。

“谁进去拿陪葬物品最有讲究,早年间,盗墓者多有‘父子档’,一般都是儿子下坑,父亲在上面,这是为了防止儿子心生歹念,而父亲杀子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张洪兴说,不下墓室的人,担心的是下墓室者偷藏物品。而下墓室的人,担心上面的人突然发难,会危急自己的生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