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洛阳铲背后的盗墓江湖:大多小学文化,尔虞我诈秩序森严( 十 )

“收藏者。”这是眉山多名民警、文物部门专家给出的答案。

盗墓者盗掘到文物后,大多是售卖给闻讯而至的文物贩子,当然,也有一些文物收藏者会出资,用下“订单”的方式要求盗墓者盗墓。

“收藏者、寻墓人、盗墓者,买家,收藏者,早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之前报道的多起盗掘古墓葬、古遗址案件中,文物买家中,均不乏收藏者的身影。

青神县文管所所长岳华刚也表示,许多盗墓者和一些文物收藏者都有往来或私下交易,盗墓者盗掘出文物后,很快圈里就会知晓。不管是自行售卖还是“订单式盗掘”,不管买家是收藏者还是文物贩子,盗掘的文物大多会都被盗掘者以最短的时间出手。

在这个链条中,盗掘者处于底层,尽快出手文物除了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外,还有行规带来的“便利”:买卖文物不问出处,不问对方身份。

“只要盗掘者们想卖文物,大家就不会多问,拍下照片,发给下家等他们报价,如果成交,会视成交价收取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的介绍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