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虎符既然是调兵遣将用的信物 为什么要分为两半呢( 二 )

关于虎符 , 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57年 , 秦军进攻赵国 , 兵临赵国首都邯郸城下 。 赵国求救于魏国 , 魏国派大将晋鄙率10万大军救赵 。 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 , 威胁魏国 。 魏王惧怕秦国 , 便命令晋鄙按兵不动 。 赵国情势愈加危急 , 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向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援 。 信陵君向魏王进谏 , 却遭到魏王拒绝 。 信陵君万般无奈 , 准备率领自己的门客出战 , 拼死支援赵国 。 这时 , 信陵君的谋士侯嬴献计说:“公子当年曾经对大王的宠妃如姬有大恩 , 她为了报恩可以舍弃自己的性命 。 您可以请求如姬从大王身边盗出虎符 , 您再拿着虎符去调动晋鄙的10万大军 , 总比白白送死要有效 。 ”于是 , 信陵君请求如姬帮助 , 如姬果然盗出了魏王掌管的半个虎符 。 信陵君拿着这半个虎符 , 到达晋鄙军营中 , 假传出兵命令 。 晋鄙起了疑心 , 信陵君立刻叫手下杀掉晋鄙 , 夺得军权 , 与秦军作战 , 最终救了赵国 。 1942年 ,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还根据这一故事创作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 。

古人打仗是像影视剧中那样双方大将单挑决胜负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