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版街 老旧外表掩盖不住的“才华横溢”( 二 )

其实,在1949年以前的老成都地图上,爵版街都标注为“脚板街”。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撰的《成都城坊古迹考》介绍:“‘脚板’为‘爵版’之讹。街旧有印刷爵版之店铺,街以故得名(一九八二年已正名爵版街)。……爵版即清代下属见上司所用之手本,形如今之工作证,但较大,上书姓名、职衔等。‘爵版’二字为商店迎合雇主而取之佳名。”文中所说的“工作证”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名片,《成都城坊古迹考》编写时,名片还没有在内地兴起,所以用了“工作证”一说。据《成都城区街名通览》介绍:“清时,布政司下属的照磨厅设此,厅内有专制爵版的部门,街由此得名。后谐音成‘脚板街’。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

随着时代变迁,后来的爵版街与名片没有什么关系了。清末民初有一位著名的文人林思进就住在爵版街,现在我们研究成都地方史,有一本必读的书叫《华阳县志》,就是他的著作。他家门口有对门联:“大爵乃尊,湛冥自贵;天版为业,传颂无穷。”1944年,史学大师陈寅恪曾专程登门拜访,行跪拜叩头大礼。有老成都人记得,林老当时先后在成都府中学堂、华阳县中、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以及四川大学等几所学校任教。上课一般坐黄包车去,如果学校离爵版街太远,途中在固定地点还要更换车夫。我在查阅成都二中校史资料时,无意间看到这样一段记录:省成中首任校长杜致远为了聘请社会上的名教师,他一面登门礼聘,一面优给待遇。他自己月薪200元,名教师和他一样。一时间,学校老师人才济济。教师们大多坐私家黄包车来上课,校门口私包车排成一长串。在这些来上课的大学名师中,其中就有四川大学的国文教授林思进。可以想象,当时成都这些中学的师资力量有多强。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