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办公:烧掉的钱与待续的故事( 五 )

合纵连横的同时,共享办公行业融资面临一定困难。

据克而瑞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联合办公企业融资金额为67亿元(不含WeWork及未透露的融资金额),约为过去两年总和。其中,包括优客工场、氪空间、纳什空间、米域、梦想加、办伴科技等在内的头部7家企业2018年融资总额约为66亿元。小企业无法拿到融资。值得一提的是,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以上7家企业的融资多是在2018年8月前完成的,各家企业最多进行至C轮融资。截至目前,仅优客工场完成了D轮融资。

此外,共享办公空间行业第一股“面世”的时间也一再延后。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在2018年5月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能在2018年或者2019年年初上市,地点是香港和上海二选一。不过此后又有消息称,优客工场计划在2019年三季度于美国上市。氪空间也在2018年时传出了赴美上市、母公司36氪拟于2019年赴港IPO的消息。WeWork也声称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密递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申请书。到底谁能成功上市,成为共享办公空间行业“第一股”?

其实,如果不解决盈利模式的问题,共享办公空间第一股就永远只能“在路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