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途”难返( 三 )

那时候,国内鲜有救治海龟的资料,相关仪器和药品也很短缺,面对伤情各异的海龟,志愿者们往往感到不知所措。因此,“会诊”就成了海龟救助站常有的事。

开会、讨论、再借助叶政廷从国外带回的资料和设备,志愿者们学会了给海龟做B超、验血、输液。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当“海龟医生”的技巧,“患肺炎的海龟,要进行隔离以防传染,定期打消炎针治疗;有体外创伤的海龟,要及时对伤口消毒,防止感染……”余培海颇为专业地介绍着海龟救治的常见方法。

2016年,海口渔民送来一只腹甲穿孔且严重脱水的红海龟。通过手术,叶政廷切除了红海龟身体溃烂的部分,但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眼前:直接让海龟接触海水,伤口会感染细菌;不放在海水里,它又可能会脱水致死。会诊讨论后,志愿者将蜂蜜涂在伤口上隔绝了海水。几个星期后,这只红海龟逐渐恢复了健康。

和海龟拼耐心

一只享受“单独病房”的海龟引起了采访人员的注意。它上半身架在轮胎中,背甲上盖着湿毛巾,旁边还有供保温使用的电热棒。虽然受到诸多特殊待遇,但这只海龟依然无精打采一动不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