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探索“押金回收”模式 资金压力仍较大( 三 )

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和原农业部联合发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运输和处置进行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农药生产者、经营者的回收义务,也提出了“押金返回制度”,规定经销商卖农药时适当向农民收取押金,待农民把废农药瓶返还给经销商后就可以领回押金。

吴晓松表示,从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入手,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些地方已有探索实践,但“宝清?盈创模式”政策为依托,意识超前、定位科学,提高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真正实现了农药购销回的信息化管理,强化了废弃物来源可追溯性、流向可控性,真正为农药废弃包装找到了“好归宿”。

“‘宝清?盈创模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不仅收了当年的,还把历年的也收了。不仅收了自己的,还把周边县区的也收了。为全国农药废弃物处理探索了一条成功的路径。”生态环境部有关专家说。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在研讨会上了解到,这种“宝清?盈创模式”其实也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宝清县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元,处置一吨的农药废弃物需要1万元,资金压力巨大。”宝清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