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刷流量被判非法,“流量第一案”说明了什么?( 四 )

暗刷流量被判非法,“流量第一案”说明了什么?

图3/6

图片来自公众号“京法网事”

令人们疑惑的是,双方都从事见不得光的灰色产业,为什么还敢到法院打官司?此案中,双方都认为自己不是刷流量的直接参与者,不影响运用法律“维权”:原告称刷量任务转包给了下家代理商;被告则称自己受人之托,只拿“返点”,不享受因流量收益带来的好处。

但是北京互联网法院不这么认为。在判决中,法律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否定性评价:任何通过不正当方式提高流量数据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送人头”故事。这也是流量灰产发展近20年来,第一个被法庭审理并完整公之于众的案例。此前,在法律层面的监管尚处空白。若不是两个灰产玩家,因为报酬结算寻求“白道”解决,其背后的游戏玩法可能不会轻易被人们知晓。

但这不是刷量灰产同法律的第一次交锋。2018年8月24日,国内首例视频网站“刷流量”案在上海宣判。此案的原告方是爱奇艺,被告是杭州的一家专门从事视频刷量业务的公司,用四个月的时间在爱奇艺平台刷出了9.5亿播放量。最终,法院判定刷量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向爱奇艺赔偿50万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