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而生?五个角度深入了解科创板(13)

3月22日科创板企业正式受理,5月21日证监会、上交所开出科创板首张“罚单”,这张“罚单”便是开给了中介机构。对中金公司保荐代表人万久清、莫鹏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和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对中金公司采取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其原因是两名保荐代表人擅自多处修改了招股说明书中有关经营数据、业务与技术、管理层分析等信息披露数据和内容,未按要求告知审核人员,并同步多处修改了上交所问询问题中引述的招股说明书相关内容。

虽然不存在造假的主观故意,但这反映出相关责任人对业务规则和程序规范的忽视,对此证监会、上交所进行了严厉处罚问责。“我认为这是监管机构传递了一种导向,昭示着资本从业人员必须直面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头部券商投行负责人说道。这名经历过数次IPO改革的投行“老人”坦言,现在科创板的审核理念和工作模式,对他来讲也是很大的挑战。第一,科创板要求,招股书要让买这家公司的人看得懂。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多是金融、会计或法律专业毕业,对于处于科技前沿的很多专业性问题不够了解。第二,科创板设计了很多新的制度来进行中介责任的约束,比如大幅提高机构网下配售比例等,“让市场各参与主体形成良性博弈,内生的就会产生很多利益制衡,驱使定价更理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