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富士康为什么不取消夜班?( 三 )

除了成本考虑之外,订单的效率也是制造业要重点关注的,比如现在iPhone的订单非常不稳定,苹果必须要趁着消费者热情尚未褪去,把新的iPhone制造出来,一旦失去时机,订单就消失了,换句话说,富士康的生产都是在“争分夺秒”,那种一直要追赶产能的紧迫感,常常要把人逼疯,而富士康的优秀之处正在能顺利地摆平之。

释放人性,自动化取代人工才是正道

从经营层面看,富士康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都有权力设置夜班,但即便这样,他们的利润率也低得可怜,比之房地产、金融等暴利行业,简直能用“寒酸”来形容,但各路专家又不得不承认:制造业关系着国计民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正是富士康的存在,数百万的平凡人口才有工作,同时,现金流可以顺畅地运转起来,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变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富士康之于内陆城市如成都、郑州,有一种基因式的改变。

如何带动制造业发展,是全球经济论坛最重点的话题之一,于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继被提出,陆陆续续出现一些成果,其中,自动化就是最主要的成果之一。早在八年前,郭台铭就喊出“百万机器人”的计划,如今抗战结束,百万机器人虽然尚未完成,但一条条半自动化的产线已经成型,莫说是苹果这样的高端产品,需要机械手臂完成贴胶纸、组装电池以及粘贴保护膜等等,就连小米这样相对低端的产品,也有了非常稳定的自动化产线。遗憾的是,半自动化只是降低人类员工的疲劳程度,他们依旧要陪着这些“面无表情、永不停歇”的大家伙们,熬过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而加夜班一直是年轻人最难熬的事儿,每每低头看表就仅仅过了5分钟,这也是为什么,自动化程度虽然有很大进步,但富士康以及整个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用工荒”的状态。相信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孙正义开发出的Pepper机器人,结合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以灵魂,每台售价1000万美元,作为好兄弟的郭台铭出手也颇为阔绰,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拿下10台,或许,他早已无法忍受无休止的夜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