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粽子一条街”火了 全靠一群“婆婆”( 二 )

“粽子一条街”何来?

婆婆们演绎传奇

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的由来,时间要回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当年,马鞍东路13号的一位婆婆给家里劳动力准备的午餐就是粽子,有时准备多了就分给院内邻居尝尝,久而久之大院里的主妇们学会了,就在大院门口摆起摊卖粽子来换取些零用钱以贴补家用。

随着马鞍东路的“粽子”名气越来越大,商家逐年增加,粽子的口味、形状也在不断改进,引来众多媒体争相采访报道,马鞍东路“粽子”和马鞍东路13号院的婆姨们一下就火了,从而形成了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

如今,走在这条街上,目之所及的粽子摊,十有八九都是以“婆婆”命名的:吕婆婆、陈婆婆、杜婆婆……也是亲切又有趣。

担心食品安全吗?

保障措施看这里

现在看到的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是经过老旧院落改造后的模样,下水道、天然气管道、公共区域、路灯都经过了“微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