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龙能拯救中国音乐剧吗?( 三 )

《变身怪医》铺得太大 , 北上广三地时间跨度超过 3 个月 , 演出场次超过 80 场 。 拿上海举例 , 1800 座的大剧院大剧场连演 40 场 , 一共 7.2 万张票要卖 。 就算拿 7 成上座率来算 , 也得卖出 5 万张票 。

当时刘令飞一个人的微博粉丝也就 4 万 , 已经算是顶级「流量」 , 到哪里找那么多音乐剧观众 , 并且能覆盖三地?惨淡的时候 , 可容纳上千人的剧院一场只有稀稀拉拉几十个观众 , 一半还是拿着赠票来的 , 到最后一个城市广州时不得不缩减场次 。

按照今天的饭圈说法 , 主办方华人希杰当时可是宠粉上了天 , 自然也是拼了老命求粉丝买票 。 上海、北京末场演出结束后的彩蛋让郑云龙和刘令飞变着花样表演——他们饰演的是同一个角色 , 本不应同台 。 纵使如此 , 号称上千万的制作成本还是打了水漂 , 由华人文化投资的这家公司就制作了这一部音乐剧 , 再没了动静 。 《我的遗愿清单》倒是稳扎稳打、节节攀升 , 今年 5 月四轮演出刚刚结束 , 但阿云嘎只演过第前两轮 。

郑云龙是想演也没得演 , 哪怕粉丝在微博请愿要求复活 。 阿云嘎没演是有原因的 , 主要是太穷 。 在《我的遗愿清单》演出期间 , 他接受采访时说排练 2 个月只挣 2 万块 。 不是他哭穷 , 这就是事实 , 对于阿云嘎这样的歌手/演员 , 比音乐剧赚钱的方式有一百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