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龙能拯救中国音乐剧吗?( 六 )

相对浅显、入门门槛低、更娱乐化、表演形式更丰富 , 音乐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更具备商业的属性而非艺术 , 但通俗娱乐当然不是贬义词 。 如同所有的娱乐产品一样 , 明星、偶像都是这个产品的一部分 , 音乐剧也并不例外 , 不能因为它在国内「小众」就将它归为高雅艺术 。

从这点来说 , 音乐剧演员当然是产品的一部分 , 只不过郑云龙迅速增长的流量放大了这个事实 , 并加强了权重 。 事实上从一开始 , 音乐剧粉丝们就不止追剧 , 追演员其实更重要 。 卡司之间的交替搭配组合 , 不同演员对同样角色的不同诠释 , 同一个演员在前后两场细节处理上的微小不同 , 这些都能够吸引粉丝 。

郑云龙是熟悉饭圈文化的 , 只不过后来遇到的是扩大版 。 中国音乐剧粉丝跟百老汇、西区、日本、韩国都是一样的 。 再往大了说 , 任何一个成熟的娱乐市场 , 饭圈文化都有共通之处 , 「抵制」二字毫无根据 。

03

但中国的音乐剧市场肯定不够成熟 。

「年人均 GDP 一万美元是音乐剧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业内常说的一句话 , 可放在国内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