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5G正式发牌,国内通信市场冷暖预判( 二 )

在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5G建设中,采购、建设和运营5G通信网络的通信运营商是起着核心作用的投资主体,其上游是提供5G网络设备及相关服务的通信设备厂商与供给手机、CPE等5G终端设备的手机厂商,其下游则是使用5G网络服务的个人或企业等最终用户,由此构成我国通信市场以三大运营商为核心的5G上下游利益链。

本文将参考4G市场发展的相关历史数据来对5G发牌后通信市场利益链各方的冷暖态势变化做出理性预判。

负重前行的通信运营商

5G牌照的发放对象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三大传统通信运营商和新入局的中国广电。拿到5G牌照之后,三大运营商获得了在此前已经授予的5G试验频谱上正式开始5G网络建设和5G业务运营的资格,中国广电坐拥号称黄金频段的700MHz,但将如何利用5G牌照来挖掘金矿还面临着产业链支撑的巨大考验。

5G牌照正式发放首先带来的是运营商用于5G网络建设的资本开支的上调。在三大运营商发布2018年财报时均公布了2019年度5G资本开支计划,其中中国移动2019年“5G试商用”资本开支预计在172亿元之内;中国联通计划60亿~80亿元用于“5G试验资本开支”;中国电信明确表示2019年的5G投资预算为90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大运营商今年三月份公布其资本开支计划时,相对应的5G时间表还是2019年试商用和2020年全面商用。

推荐阅读